中新网济南8月18日电 (记者 沙见龙)“平台利用互联网数字化技术,让全区养老服务实现了底数清、情况明、处置畅。”在德州陵城区,民政局养老服务股股长刘宁宁正在演示该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该平台实现了养老服务资源“一站式获取”,为破解养老服务发展障碍,打通“堵点”,消除“痛点”。
在枣庄市中区,志愿者为分散供养老人送去智能手环并讲解使用方法。胡利亚 摄
2022年以来,陵城区将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统一纳入平台管理,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全区养老服务管理监督和服务。据刘宁宁介绍,该平台实现了全区养老要素归集入库和养老数据共享化、养老服务一网化,可对养老机构服务进行可视化监管,“养老地图”方便老年人进行精准对接。
近年来,聚焦高龄老年人、失能老年人、留守老年人等刚需群体,枣庄市市中区不断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养老服务的融合发展,通过“政府主导+专业服务”的方式,将智慧化产品应用于养老服务中,逐步补齐养老服务“短板”。
据枣庄市社会工作协会常务副会长、曙光社工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韩东介绍,今年以来,该区组建了研发服务团队,通过整合智慧养老服务功能,推出了全新的“E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共服务分散供养及经济困难老人1225人,为有需要的600余名老人配备了智慧健康手环。养老专员根据老人“点单”,上门提供居家安全、健康管理、精神慰藉、家居保洁、个人卫生等服务。
银河湾日间照料中心工作人员通过智能终端为社区老人提供养老咨询服务。孙兴志 摄
在临沂市兰山区银河湾社区,小区老人都配备了双向音视频关爱系统终端设备。通过设备,老人在家可以一键享受“助医、助行、助购、助餐、助浴、助洁”等服务。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还设置有康复理疗区、老人休息区、养老服务站。老人休息区的智能床,通过智能芯片可以不间断监测睡眠、心率、呼吸率以及老人在床状态等。
临沂兰山区是山东省首批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示范区。运用物联技术,兰山区打造区级监管部门、养老服务机构、社区养老资源、居家老年人四方网络互联,建立起以企业和社会组织为主体、社区为纽带、信息平台为手段、满足老年人各种养老服务需求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
在山东滕州,老人正在体验健康一体机进行血压监测。殷利娜 摄
“这里环境优美、设施齐全,餐厅、浴室和洗手池有安全扶手,房间内和公共活动区域有紧急呼叫按钮,我们还有随身携带的胸卡,需要帮助时按一下胸卡上的红色按钮,工作人员可以快速找到我们。”走进枣庄滕州洪绪镇光大美铭养老服务中心,今年7月份刚入住的老人马运苓说,这里的智能化设备能对老人进行全面的安全照护和健康管理,住着特别安心。
山东滕州卫生健康局开展老年人健康知识宣传活动。赵连君摄
滕州位于山东省南部,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36.5万。近年来,为应对养老难题,该市通过“政企合作”“科技适老”“医养融合”拓展服务形态,搭建更加完善的养老政策、保障、综合服务体系。按照“互联网+养老”模式,滕州通过整合公共服务资源和社会服务资源,建设了滕州市社区综合服务信息平台,为老年人和居民提供十大类百余项服务。2021年,该市获评山东县域养老体系创新示范县。
菏泽市牡丹区王浩屯镇结合镇卫生院打造了基层医养一体敬老院,安装了心率呼吸感知等智能化设施,实现日常服务需求和紧急情况救助。安兴镇卫生院上马了“AI+数字化”医疗服务系统,通过互联网重点为失能、慢性病、高龄、残疾等老年人群体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等相关服务。
同时,牡丹区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信息平台运作,织密养老机构、家政餐饮、医疗康复等服务组织联动发力的“养老服务网”,在社区和小区形成了15分钟生活照料服务圈,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在牡丹区初步形成。
图为临邑县养老机构智慧消防监控中心。临邑宣传部供图
随着老龄化进程进一步加速,养老服务这一难题应运而生,如何破解养老服务难,也成为德州临邑县需要攻克的重要课题。近年来,该县民政局着眼“抓监管、优服务、保基本”的要求,积极谋划智慧养老这一“必答题”,引入“智慧+”运营模式,采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提高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
其中,临邑县民政局建立实时、公开、高效的暖心食堂数字化监管平台,对42处暖心食堂进行定期考核,让食堂负责人坐不住、等不起。相比于以往拍照记录的形式,暖心食堂数字化监管平台的应用,不仅让问题反馈更有针对性,也让监管更加便捷。
在宁阳县,护工为特困老人测量血压后,将其血压脉搏等数据上传智能系统。宁阳宣传部供图
为破解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护质量不高的问题,泰安宁阳县探索实施“互联网+居家照护”新模式,打造智慧居家照护服务云平台,服务流、人员流、信息流“三流合一”,汇集云端,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手段提高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为该县3600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遮风挡雨”。
据宁阳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智慧化服务把“兼职”照护员变为“专职”护工,系统自动生成工作量作为考核参考,不仅方便全方面全流程监管,也提升了专业照护水平。监测数据上传后通过进行比对分析,能提出就医及生活注意事项。该县这一做法被山东省大数据局评为“2022年度新型智慧城市扩面打榜上榜优秀案例”。
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山东60岁以上老年人达2122.1万,占比20.9%,全省整体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25年,山东老年人口将超过2600万。日前,该省发布了《社区老年人食堂建设与服务要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级划分与评定要求》《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认定要求》3项地方养老服务标准,成为中国首个发布老年食堂建设服务标准的省份。(完)
中新网南宁8月18日电 (骆秋妤 林洁琪)8月18日,在第六个中国医师节到来前夕,广西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副院长谢周华回忆起多年来深耕传染病防控领域的点滴,他说:“虽然我们是专科医生,但病人往往可能伴发其他各种疾病,这要求我们要不断学习诊治文献、了解前沿信息,做好课题研究,才能更好地服务患者。”
谢周华自2002年穿上白大褂后,就扎根传染病专科医院,“医”心为民,在结核病、艾滋病、禽流感等传染病诊疗中走过20多个春秋,诊治过的病人不计其数。
2009年末,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结核病科四病区开科,谢周华成为科室首批医务人员的其中一员。成立之初,科室只有5位医生,管着40多张床位。最忙的时候,一组人同时抢救三位患者。医护人员们面对的不仅是难治复治结核、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还有重症结核救治以及医护人员的感染防护。“好在科室每次都能圆满完成各项救治任务。”再追忆那段时光,谢周华言语间依旧是守护生命的紧迫感。
图为谢周华(右二)带领科室团队一起研究课题。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供图
医院结核病科四病区主任林艳荣是谢周华医学成长之路的重要见证人之一,她对谢周华的第一印象就是“踏实、勤恳、擅长处理医患关系”,在后来的并肩战斗中,谢周华强大的实战能力也令她印象深刻。
2013年,谢周华任职医院结核病科三病区主任后,与结核病科的主任医师、科室主任们通力协作,在呼吸内镜治疗技术、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研究和治疗、艾滋病合并结核、艾滋病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广西艾滋病临床治疗中心(南宁)HIV/TB双重感染诊断、治疗和管理新模式,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降低了疾病的传播率,同时提高了医院的技术影响力。
为了培养公共卫生及传染病防治人才,谢周华主张通过轮转、疑难病理讨论、大查房、读书报告、“传帮带”等方式,促进年轻医生临床技能及科研能力提升。在谢周华的人生字典里,从来没有“捷径”二字,他建议年轻医生要把学习当作爱好、坚持学习。
2023年5月,南宁市公布年度10位“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单,谢周华名列其中。对此,谢周华表示,他将继续用医疗科技的力量为民众的生命站岗。
谢周华坚信临床诊疗和科学研究相辅相成,白天忙临床,晚上做科研是他的生活常态。他说:“要让更多患者获得规范的治疗,减少结核耐药和复发等情况,这些都离不开在科研上的探索。”
20多年来参与危重传染病患者的救治实战,为谢周华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近5年数据显示,谢周华作为传染病学专家,他诊治了肺结核、新发突发及其它综合传染病近万例,大部分治愈好转。
谢周华是工作的“有心人”,也是患者的“知心人”。他回忆道,有一年,科室里来了一位年轻的肺结核患者。由于特殊病情,该患者延迟高考,休学两年,心情也郁郁不得欢。谢周华不仅为他制定了一套专属的治疗方案,也时时用心安慰,给予他生活的勇气。三年后,该患者如愿以偿考上大学。
“救死扶伤”是谢周华的从医初心,他说:“我与结核病打交道了20多年,深感传染病防治道路任重道远,我也一直鼓励年轻人,要重视临床学习与科研结合,尤其是要重点攻克复治结核病患者等产生耐多药结核病的主要群体,努力破局。”(完)